谈一谈大肠癌的临床特点

2017-09-01 03:13:22 来源:
分享:

大肠癌疾病是1种病发范围较广,病发人群较多的癌症疾病。疾病的产生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可能很多人对大肠癌的了解其实不多,今天就为大家讲1下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希望我的讲授能对大家了解大肠癌有所帮助。

(1)不同部位的大肠癌临床表现的差异:虽然大肠癌临床表现可以出现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腹水、肠阻塞、贫血等多种症状和体征,但不同部位的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可有较大的差异。如右半结肠癌,由于肠腔较宽、粪便稀,临床较少见到肠阻塞,便血也不多见,而腹部包块、贫血、消瘦、乏力相对较多见。左半结肠癌,特别是乙状结肠癌,谈一谈大肠癌的临床特点,由于肠腔迂曲,且相对较窄,而此时粪便已成形,故较易引发肠阻塞,同时便血也较多见。若为直肠癌,还可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形状改变等。

(2)大肠癌病发的年龄散布特点:由于大肠癌的病发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如上海市区居民从45~75岁,年龄每增加10岁,大肠癌的病发率增加1倍以上),因此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但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大肠癌低发区青年人大肠癌10分常见。研究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时我国大肠癌患者的中位年龄50岁左右,较欧美报导的提早15年左右。欧美的大肠癌病人中40岁以下已属少见,1般只占2.2%~4.5%;30岁以下者更罕见,1般只占0.005%~2%。但国内在20世纪70年代文献中40岁以下者1般占35%左右,30岁以下者也占10%左右。可见当时大肠癌病发年龄提早,青年人常见大肠癌成为我国大肠癌流行病学特点之1。但随着大肠癌病发率的逐年上升,这类情况已在逐渐产生变化。如上海市区1972~1974年共有2312例新病发大肠癌患者,谈一谈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其中30岁以下者114例,占4.9%,全部病人的中位年龄为58岁。但1990~1992年新病发大肠癌患者数上升到6069例,其中30岁以下者唯一51例,占0.8%,全部病人的中位年龄已达65岁。时间虽仅间隔20年,但随着大肠癌病发率的迅速上升,其年龄构成已与欧美相近。明显这是与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相干。目前,在我国大部份内陆地区及农村贫困地区大肠癌仍较低发。但临床医师不能以病人年轻而忽视患大肠癌的可能。而在上海、东南沿海地区及城市等大肠癌病发率上升较快的地区,临床医师对老年人大肠癌日益增多的情况必须有苏醒的认识。以上海市为例,1972~1974年间上海大肠癌新病发例中70岁以上者只占20.4%,但1990~1992年时已占32.9%,即大约每3例大肠癌中有1例为70岁以上的老人。因此如老年人出现有关症状时必须尽早做有关检查,避免延误诊断和医治。

(3)大肠癌病发部位的变化特点:在我国大肠癌低发区,直肠癌远比结肠癌多见,可达80%左右。但在病发率较高的上海2000年时大肠癌中结肠癌已达61.8%。在美国1997年时69.9%的大肠癌位于结肠。结肠癌所占比例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右半结肠癌的增多。以英国的Belfast市为例,1976~1978年时右半结肠癌占23.5%,直肠癌占44.4%。但1990年时右半结肠癌比例已上升至48.7%,而直肠癌已减至26.9%。上海市1987~1989年男、女性结肠癌的病发率比1972~1974年上升了80%左右。但同时期男、女性胃癌的病发率却已分别降落了19.2%与2.9%。这类病发率1升1降的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重要影响。由于结肠癌特别是右半结肠癌与胃癌的临床表现有类似的地方,如都可有贫血、腹痛、黑粪、大便隐血阳性。1972~1974年时上海胃癌、结肠癌之新病发例分别为7140例与1014例,2者之比为7∶1。当时如遇有上述症状之病人时,临床医师如斟酌肿瘤,大多重视胃癌的可能而较少想到结肠癌的可能。但随着结肠癌病发率的迅速上升和胃癌病发率的逐步降落,2000年时胃癌、结肠癌的新病发例分别为2838例与1593例,2者之比已减至1.78∶1。因此临床医师遇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时,就不可忽视结肠癌之可能了。最少在胃镜或GI检查结果不能满意解释病人的症状时,必须及时作纤维全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了解有没有结肠肿瘤的可能。

以上为大家讲了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希望我的讲授能为大家了解大肠癌的临床有所帮助。在此,提示得了大肠癌疾病的朋友,1定不要1味的耽忧焦虑,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医治,以坚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抗争。最后祝您早日康复,生活幸福。

分享: